放弃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席入职浙大!他,是享誉国际的学者,专注艺术研究的名师大家;他,是“一股学术清流”,亦是“一个学术宅男”。辞别执教18年的美国波士顿大学,毅然加盟浙大,背后有怎样的故事?在浙大的两年多时间里,他有着怎样的坚持,又作出了怎样的贡献?带你走近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白谦慎!![]() 人物名片 白谦慎,著名艺术史学者,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研究。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1986赴美国罗格斯大学留学,1990年获比较政治硕士后,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,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宗华教授。 1997-2015年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,2004年获终身教席。 2015年被浙江大学以“文科领军人才”引进,担任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。 著有《傅山的世界: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》、《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——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》、《吴大澂和他的拓工》、《白谦慎书法论文选》等。部分论著被翻译成日文和韩文,在日本和韩国的权威艺术史杂志发表。2004年在美获古根汉研究大奖,2011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研究奖金。 放弃波士顿大学终身教席,毅然加盟浙大 白谦慎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者。归国前,他已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执教18载,并于2004年获得了终身教席。多年的国外学术生涯,白谦慎享誉无数。在他活跃的晚期艺术史研究领域,白谦慎发表了大量关于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及金石学等方面的中英文论文,其学术专著《傅山的世界》更是许多人的“书柜必备”。 选择在花甲之年拥抱“人生职场的重大转变”,开启一段新征程,于这样一位在艺术史界极具分量和人气的学术大家而言,放弃的远不止终身教席。2015年,辞别波士顿大学,白谦慎毅然回国,加盟浙大。 “为什么您愿意告别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终身教席回国?”“很多学校都想请您回来,浙大是如何打动您的?”……回国之初,诸如此类的问题,白谦慎频频被问起。 “海归的目的很简单:利用地理的便利,收集资料,完成我的吴大澂研究;参加浙江大学艺术史学科的建设,带几个学生,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略尽绵薄。”在2016年初发表的《海归后的生活》一文中,白谦慎如是写道。 当时,白谦慎在美国的教学任务比较重,国内的学术事务却越来越繁忙。他觉得,奔走于国内外如同在两条战线上作战,不容易集中精力,将学术主战场转移到中国,或许自己能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。 至于为何选择浙江大学?在“浙大欢迎您”仪式上,白谦慎这样说道:“环顾中国甚至整个亚洲,浙大正处在发展艺术史学科的最佳状态和最好时机。选择浙大,除了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大在建设艺术与考古博物馆。而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。虽然艺术史学在中国起步较晚,但我相信它会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而顺势上扬。我也非常高兴能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。” 他,是“一股学术清流”,亦是“一个学术宅男” 在浙江大学的这两年多时间里,白谦慎利用其长期的教学经验及其在海外的资源,从教学、研究、学科建设、博物馆建设等多方面积极推动浙大艺术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,并为推动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收藏、展览、研究与教育项目积极出谋划策。 而在白谦慎心中,教学与科研是他始终割舍不下、十分看重的工作。 精心准备课件和教案,悉心挑选学生课后阅读材料;与学生探讨学术问题,亲切解疑答惑;带学生去博物馆,拜访私人收藏家,在现场就原作进行观摩讨论;推动浙大与海外名校合作,引荐海外学者,帮助年轻人出国访问、进修……白谦慎竭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,服务学生,为学生创造益于成长成才的机会。“要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培养人才,这并不是一句空话。”白谦慎郑重说道。 作为一名学者,研究工作是白谦慎工作的又一重心。白谦慎说:“回国后学到一个新词‘一线学者’,意即还在亲自做研究的学者。对此,我当之无愧。” |